走出心理阴霾 为生命停留

来源:本站编辑 点击数: 日期:2014-09-23 11:19:49

  在美国作家大卫·范恩13岁那年,他的父亲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后3年里,范恩告诉周围朋友父亲死于癌症;此后的15年里,他备受失眠症的困扰;直到多年后创作小说集《一个自杀者的传说》,他才走出父亲自杀的阴影。

  范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强调家人自杀或者离世后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如果当年父亲去世后我接受心理治疗,或许他的死就不会困扰我那么多年。所有的后遗症或许都可以缩短。”近日,他在北京宣传该书中文版时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父母离异后,范恩跟随母亲离开故乡阿拉斯加搬到加州定居。13岁那年,二度离婚的父亲让范恩回阿拉斯加陪伴他一年,但范恩拒绝了请求。两周后,他的父亲用手枪告别了这个世界。

  父亲去世后,范恩过上了“双重生活”。在学校里,他依旧是优等生;但在夜里,他常常用枪朝路灯射击,宣泄自己的愤懑。此后很多年里,范恩总担心自杀也会是自己的归宿,“父亲的死就像是他留给我的一笔遗产,我无从逃避。”

  在《一个自杀者的传说》的一篇故事里,范恩让小说中的父亲再次邀请儿子前往阿拉斯加陪伴他一年,这一次,儿子说了“愿意”。这部于2008年出版的小说如今已翻译成21种语言,获得包括法国梅迪西文学奖在内的多个奖项,简体中文版预计于今年上半年面世。

  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后,范恩坦言:“即便在我人生的最低谷,我从未想过轻生。我只希望父亲当时能够意识到,如果他哪怕能再多停留一会儿,他的人生或许会有所不同。”

  他说:“如果生活让你无法忍受,你要勇敢做出改变。结束一段婚姻,辞去一份工作,或者搬到别处生活。总之就是多做一些尝试。”

  范恩还注意到了自杀者性别差异,“在西方,总体上,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这或许是由于西方女性更愿意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或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但各种因素里,抑郁是自杀的一大原因,因为人会感到人生路越走越狭隘,生活不再有转机。”

  他认为自杀干预能够在降低自杀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自杀干预能够让人知道在绝望时,除了亲朋好友之外,还能得到专业帮助。同时也应该让怀有轻生念头的人意识到,他们的死会深深刺痛家人的心。”

校园文化